减缓气候变化社会经济评价研究的最新进展——对IPCC第五次评估第三工作组报告的评述

2014-12-10 19:39 来源: 国家应对气候中心 |作者: 邹骥、滕飞、傅莎

IPCC报告所涉及的重要问题


1    报告所涉及的重要问题[4-5]

1.1 报告的主线思路
在作者讨论酝酿AR5 WG3的过程中,关于主线思路出现过如下几种典型观点的辩论。
首先是一般性的主线思路设计:从风险管理与多重选择的观点出发,去考察基于过去的实证数据与未来情景构想的排放趋势,并识别出面临的主要挑战;借此识别并设计符合2℃温控目标及对应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目标要求的长期排放转型路径;进而在主要经济部门中识别并检验减缓气候变化技术经济选择的可行性;最后再考察不同的政策制度选择。对此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质疑。

一是如何处理不同决策者在风险的价值判断上所存在的差异?如何就此形成决策共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境遇、具有不同心理倾向和偏好、不同认知状态的人们,对风险的赋值千差万别。以此为出发点的思路主线在关于气候变化风险的价值判断上并无统一的基础。

二是在思路主线的出发点中,以上观点的一个缺失是没有体现关于公平的伦理诉求,这会因没有完整反映社会经济体系中的现实利益纷争(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富人与穷人之间分担责任),而导致所设计的减缓气候变化政策与制度,不能对利益相关者提供有效持续的动力与刺激,从而导致政策失效。因此,有必要在上述思路主线设计中纳入体现公平考虑的成分。

同时,围绕考虑公平的不同观点,还形成了以下两类思路主线。一是所谓反映发达国家观点的思路主线。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是减缓的问题。发达国家的排放已经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在上升,且无论总量占比与增速都高于发达国家,因而减排的重点应当在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技术已经存在,私营部门通过市场机制就可以转移这些技术。基于国家减排潜力分配减排目标并引入碳交易机制、给排放份额赋予足够高的价格,将最终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提供制度解决方案。二是所谓反映发展中国家观点的思路主线。气候变化问题源于发展,也应在发展中得以解决,根本上要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去解决。应对气候变化,要根据公约的要求,反映发展中国家发展优先的战略目标,把脱贫、满足人民基本需求放在首位。对此尽管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发达国家承诺与履约不充分,目前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进展缓慢,需要加强行动,进一步推进。这不但必要,也是可能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减排努力的分配、技术转让与资金援助等方面做出公平的安排,在于能否将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作为一个维度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中去,能够保证发展中国家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协调。

具有不同背景和观点的AR5 WG3报告作者们,最终并没有正式形成一个明确一致的思路主线,但如上关于思路主线争论的消长和妥协,却隐含地体现在报告的各个主要方面。对思路主线分歧的讨论有助于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去理解和观察报告纷繁的内容。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