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看乡村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2022-5-3 07:50 来源: 行政管理改革

乡村环境治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众所周知,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根植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目标导向不同的发展理念指导农业生产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生态效果。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种植业、养殖业的低碳化成为“三农”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中国产业低碳化内生质量增长不能没有农业低碳化生产方式的贡献。事实上,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在化学投入品减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卓有成效,带来了农业的结构性减排。但随着高压环保态势由城市向乡村的延伸,传统的乡村种植业和养殖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例如,秸秆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但如果简单禁烧秸秆而缺失有效的综合利用机制,会影响农业生产秩序。禁烧麦秸秆,影响播种玉米,禁烧玉米秸秆,影响播种小麦,治理不好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同理,为了保护生态而任意扩大禁限养区划定范围,遏制乡村养殖产业发展,甚至人为割裂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循环利用关系,禁养限制了养殖业把秸秆“过腹转化”的途径,导致土壤有机肥源减少,被动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人为推高了碳排放强度,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至于出现以保护生态名义破坏生态文明的现象。农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环境治理需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不是制约农业的发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反映了环境治理的低碳目标以及生态文明要求,发展可持续的循环农业是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的根本出路,也是农业绿色发展行动的重要组成内容。当环境保护技术及管理水平尚未成熟时,环保应当服从农业生产需要,而不能本末倒置。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