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看乡村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2022-5-3 07:50 来源: 行政管理改革

探索乡村环境治理的经济手段


环境治理中仅依靠行政命令往往势单力薄,治标而不治本,在健全和完善现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用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手段可以提升农民生态参与度,激发乡村减污降碳的活力。随着乡村对经济发展的追求以及城市工业生产功能向外疏解,落后的、低效的、高碳的产业从城市转移至乡村,乡村地区在成为“污染下乡”的“避风港”的同时,又缺乏环境治理的资金与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的生态保护限制了乡村对自然资源使用及经济发展的权利,因此应当在城乡融合的战略下深入探索生态补偿机制。以城乡关系视角看,乡村地区应当作为受偿方,接受经济补偿与技术扶持,以此来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满足农民的切实需要。同时,农村地区诸多不平衡的发展关系也为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此外,应延拓更丰富的绿色金融手段支持乡村环境治理及低碳乡村建设。例如,碳交易作为低碳转型导向的新兴市场化机制在农业农村大有可为。在全国碳交易拉开帷幕的契机下,应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在农业农村的渗透,健全 “三农”自愿减排量的碳市场抵消机制,拓宽实现“三农”低碳化发展的途径。总之,在乡村亟须树立“环境有价”的意识,完善市场化减排政策和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经济手段融入现代化乡村环境治理体系,提升乡村环境治理能力与活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