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等: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央行政策框架的争论和国际实践

2020-10-3 21:55 来源: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信等

气候变化干扰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


近年来,学术界就气候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2020年6月,NGFS发布报告,呼吁各经济体央行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对经济和货币政策的长期影响,并在货币政策框架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气候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及实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气候变化影响宏观经济变量
一是影响总供求。一方面,气候变化引发的突发事件,可能增加或减少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进而影响家庭财富和消费。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往往带来供给冲击,如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导致资产受损,主要城市和工业区洪水泛滥引发生产中断及失业等。需要说明的是,气候变化引发的供给冲击,既包括农作物价格上涨等暂时性冲击,也包括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土地的破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会抬高化石能源价格等永久性冲击。2017年有研究指出,受制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的发展,短期内大幅削减化石能源,会显著减少能源供给,抬高低碳能源的边际价格,其效果类似一次大型持久的宏观经济冲击。
二是影响潜在产出。首先,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相关政策影响生产要素投入,如生产率降低、资源短缺、工作时间缩短、物质和人力资本存量减少等。其次,如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未能实现平稳过渡,而是引发了非线性调整,经济产出的波动性和水平也会受到影响。最后,能源结构变化、保费上涨、适应气候变化等支出增加,也会影响经济产出。
三是影响物价水平。首先,农产品和能源价格变化,会导致价格调整和波动加大。曾有研究指出,气候冲击的频率和强度上升,会提高通货膨胀的波动性。频繁和强烈的气候变化,会使经济面临长期供给冲击,导致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更加频繁。其次,不同措施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不同。如征收碳税和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措施都会影响价格,但对化石能源征收更高的碳税或直接进行数量限制,会大幅提高能源价格。
四是影响自然利率。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会影响生产率和长期经济增长,改变实际利率的长期中性水平,而这是影响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NGFS指出,央行对自然利率的判断,有助于决定货币政策的立场。目前,气候变化相关风险仍主要是局部和暂时的,大多数央行有能力应对,但未来气温上升和自然灾害频发,可能抑制潜在产出增长和均衡实际利率,削弱央行应对巨大冲击的能力。如在自然利率已很低且该经济体仍频繁遭受严重气候变化冲击的情况下,央行将面临传统货币政策空间不足的窘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