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低碳经济视角下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

2015-3-31 10:44 来源: 人民论坛 |作者: 赵冬梅 张春玲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劣势分析

企业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人才不足。河北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能力、水平、进程上仍面临着一些“短板”,绝大多数所谓高新技术企业都存在整体规模较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欠缺、产品技术不成熟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使企业很难具备核心竞争力,不便于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合力,这主要归结于河北省创新型人才的匮乏。河北在经济发展方面受益于京津两市的辐射和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京津也会对周边城市人才产生“虹吸”效应。因此,河北省在发展过程中常面临科技资源禀赋不足,科技人力资本严重外流,本地区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必然成为地区产业发展的“瓶颈”。

政策体制不健全。政府对于行业、经济的调控是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的政策能否很好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环境、发展进程提供支撑,将对其未来培育和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理论的发展超前于实践,从国家层面还没有将具体的发展规划与地方实际相结合,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样缺乏明确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和具体约定。没有健全的政策体制就无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河北省生根发芽提供稳定的“土壤”,缺乏总体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最终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付诸实施。

环境、资源、能源约束较强。过去,河北的发展依靠传统重工业经济,特质明显,发展路径单一,高度依赖能源、资源的供给。随着资源的消耗,河北省迫切需要寻找资源型城市的二次发展之路。多年的粗放型发展,使得河北在环境承受能力、人口、土地、资源能源等方面已经超负荷运转。拼资源、比总量、降成本、低工资的传统模式必将退出舞台,如何应对传统优势的消减,以及日趋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产业结构重型化,现代服务业滞后。从河北GDP构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在其经济结构中比重过高,在发展过程中过多依赖重工业。河北作为中国第一钢铁大省,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能力有限,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足,这与北京等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将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