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SWOT分析模型构建及发展战略选择
通过对
河北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情况综合分析,可构建属于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SWOT模型,针对模型进行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和WT战略的组合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上述模型可以看出,河北省目前正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至关重要,选对了就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如果选错了则将贻误时机。河北省应该本着规避劣势,发挥优势,把握机会,消除威胁的原则,以战略性的思维,认清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地缘优势,与京津形成错位竞争,在科学、客观分析实际的基础上选择和培养本地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基于SWOT分析,河北需要认清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机遇期,与京津共同构建本区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和升级。
立足本省实际,寻求优势产业突破。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立足本省现有优势产业寻求突破。例如:在生物产业方面,发挥位于石家庄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依靠京津强大的科研实力支持,重点开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加快张家口、保定等地的风能和太阳能基地的开发,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脉搏,将新能源企业做大做强;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加大科技研发,推广智能化的生产装备,加快唐山高速铁路动车组生产基地和秦皇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充分发挥石家庄、保定、廊坊、秦皇岛四地特色产业园区的集群优势,最终建立环绕京津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群。
构建区域产业规划,规避区域间竞争。京津冀应制定与该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符合的区域性战略新兴产业实施方案,从该区域内“一省两市”的实际状况出发,统筹设计安排,形成合理分工、避免区域内过度竞争。河北省内仍需根据各地市的产业特色,个性化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对现有产业进行调整、改造和升级,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发展集聚、高效的新兴产业合作体系,实现“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创新能力突出、应对
市场反应快、能够驾驭大型工程和复杂局面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河北省虽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但他们的总体实力较弱,不能培育出满足市场需要的高端人才。因此,需加大对高端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对研究型科研院所的扶持力度,培养出“本土化”的优秀人才。同时,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制定和完善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措施,尽量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条件、生活环境和科研工作条件,留住人才。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能够通过协调区域内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区域基础和环境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一个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河北省个别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链,但还比较分散,尚不完备,所以要充分发挥区域内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升河北省在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综合竞争力。
发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政府功能作用。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尚处于“种子时期”,需要政府充分发挥职能,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引导创新,做充分合理的区域规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支持,以
政策激励创新、带动市场发展,建立健全法律
法规,吸引人才流入,努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软环境,形成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看得见的手”,促进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发展。
(作者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财务处高级会计师,河北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2013年度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3JJ050、13140204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