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平稳建设的核心是碳配额适度从紧
碳市场的源头是配额。从国内外已有的碳市场运
行情况看,过松的配额造成碳价持续低迷如前几年的欧盟碳市场,几乎体现不出碳成本对生产经营环节的影响,碳市场成为摆设。但是,过紧的配额,必然会过多提高参与碳市场企业的成本,也会使这些成本最终传导到全社会,影响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正如“方案”的基本原则中明确:“……在不影响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分阶段、有步骤推进碳市场建设。”方案中提出“配额总量适度从紧、价格合理适中”,要达到这个要求,重点是在发电行业全局层面上碳配额总量“适度从紧”,因为配额的稀缺性决定了碳价高低。要做到总量“适度从紧”,一是要把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要求和能源转型战略密切结合起来,考虑好火电机组尤其是煤电机组在能源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煤电(尤其是热电联产机组)在能源安全发展中的“红线”,从宏观和区域层面统筹解决好煤电装机结构和电量结构。二是要考虑好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实体经济影响的作用、地位以及
电力企业自身脱困。三是要充分考虑煤电技术设备条件、运行条件对碳
减排潜力的影响。四是要科学估计新能源发展的速度对煤电的替代作用。摸清了这些情况,“适度从紧”有了具体内涵,能够具体操作,水落石出。在总量“适度从紧”条件下,分配到具体企业时,应当与能源电力发展的
政策导向、
节能减排导向、民生和企业发展导向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