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航企和机场年内将纳入碳交易范围

2016-7-13 10:22 来源: 南方日报

观察:碳市场扩容或加速“去产能”


全国碳排放达峰时间已明确为2030年,碳交易市场建设作为降碳的重要机制和抓手,正加快推进。据新华社不久前报道,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设计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及配套实施细则。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送审的同时,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案也在酝酿中,计划将于今年出台并实施。

从目前的思路来看,相关部门将在总结国内七个试点碳市场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一套顶层设计。根据“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和2020年排放峰值的要求,估算出碳排放总量并分解至各地,预计西部以免费分配为主,东部会引入部分有偿分配。

按照要求,目前各试点省份正在“摸家底”,进行培训人才等能力建设并核定重点排放行业企业名单和历史碳排放数据。

除了激励降碳,碳市场发展更可望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作用。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其中“去产能”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以钢铁行业为例,2015年我国粗钢总产能约为12亿吨,产能利用率为67.17%,过剩产能约为4亿吨。钢铁、煤炭、化工有色等产能过剩产业均属于碳排放密集行业,这些行业均已明确被纳入未来全国碳市场,有专家指出,未来“去产能”必将对碳市场的建设和运行产生影响,而碳交易或将成为“去产能”进入深水区的催化剂。

在碳交易市场中,“历史排放法”及“基准线法”通常被用来计算不同行业所能获得碳排放配额的数量。其中基准线法是选取一个碳排放强度作为行业基准,并乘以企业当年生产活动水平及调整系数来计算控排单位所能获得的配额。

专家分析认为,即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采用基准线法进行配额分配,随着“去产能”的不断深化,过剩行业企业的关停与整合,有先进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有机会在各自行业中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落后产能的陆续淘汰,先进产能的不断加入,将意味着行业整体的碳排放强度将有所下降,按同样选取标准得到的碳排放强度的基准值会因此而降低,企业获得的配额会相对减少。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