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大力推进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工作,通过制定、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日前,《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6项新标准颁布实施。在6项新标准发布之际,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就如何理解、贯彻这些标准,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并对其中5项标准的要点进行了解读。
石油工业排放有了更高要求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
两项标准的制定背景是什么?
随着石油炼制工业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加和原油品质的劣质化,以及石油化学工业生产能力和品种的不断增加,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区域性大气、水污染
问题日趋明显。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实现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
减排8%,氨氮、氮氧化物减排10%为突破口,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加快治理重点流域污染,对石油炼制和
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要求石油炼制企业的催化裂化装置要实施脱硫;在
石化、有机化工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限时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治理,在原油成品油码头积极开展油气回收治理 。
自1997年至今,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学工业执行的是《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当前,综合型的排放标准已不能满足环保工作要求,制定适合石油化工业特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