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刚开始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是怎样的态度?
李俊峰:我参加了IPCC1990年第一次评估报告的编写。当时中国研究气候变化的人非常少,很多人都觉得气候变化仅仅是一个科学
问题,至多是一个环境问题。但领导层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不仅如此,本质上它是一个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与发展问题通盘解决。
当时中央对气候谈判定的调子是要争取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也就是说,对发达国家实施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控制,但不能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当时中国经济还很落后,人均收入只有几百美元,排放的温室气体也比较少,人均
碳排放1吨多一点,当时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是15吨。
因此,中国1992年主张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根据各自能力
减排的原则。这两条原则的意思就是要分清责任主次,谁排放的多,谁就要承担减排的主要责任,排放少的人承担次要责任。发达国家当时占世界人口的20%,但它们的累计排放量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