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目标下新能源的投资策略与逻辑选择

2021-11-10 10:51 来源: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 董达鹏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投资策略与逻辑


与“十三五”时期相比,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投资将更加突出规模化与多能互补协同发展,需要制定更加科学、清晰的投资策略与实现路径。

突出规模化发展,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在风光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西部北部地区,以特高压外送工程为依托,前瞻性规划布局大基地项目,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建设;在水电资源丰富的云贵川等地区,充分发挥水电资源的调峰作用,积极开发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实现打捆开发外送;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在沿海省份,谋求开发近海海上风电,探索开发深远海海上风电,实现海洋资源的清洁高效安全利用;在资源条件较好、互补特性较优、市场需求较大的电网送电端,有效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坚持集中与分散并举,紧抓常规风光项目开发。持续深耕经济发达、网架结构坚强、靠近负荷中心的中东部和南部低风速区域,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局部集中开发;积极响应“千乡万村驭风计划”,充分利用乡村大量零散未利用土地,就地灵活开发分散式风电;在中东部电价高、不限电区域积极开发“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复合式光伏;整合利用丰富的屋顶资源,整县制开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挥分布式光伏在保障电力供应中的补充作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开发生物质发电项目。按照“区域规模化、产业专业化”思路,在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负荷需求有保障的东北、华北地区,科学布局开发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满足北方清洁供暖需求,助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在做好环保、选址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前提下,在大中城市及人口密集、具备条件的县城,依托当地热负荷,稳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开发建设。

加快能源新业态培育,加大战略性资源储备。抓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利契机,大力推进储能技术应用,加快发展“新能源+储能”业务模式,推进储能项目落地和产业突破;以用户需求侧为导向,在旅游集中服务区、大型商业区、产业园区、集群楼宇积极投资建设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主动对接地方规划,深入探索绿色氢能开发利用方案,有序发展新能源制氢业务,推进新能源和绿氢一体化融合发展。

坚持全球化视野,稳步推进海外项目开发建设。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发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出台政策措施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将不断增长。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和新兴国家为重点,同时关注欧洲、北美、日韩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大力开拓海外新能源市场,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