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投资方向与趋势
今年3月,我国首次提出要深化
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对我国电力系统而言无疑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涉及源、网、荷、储等各个领域,也意味着新能源发电将逐渐成为电力电量供应主体,新能源投资将出现以下五大发展方向与趋势:
一体化规模化发展模式渐成主流方式。“双碳”目标大大加速新能源替代传统煤电进程,“十四五”时期我国煤电将走向减碳、减量“双减”发展之路,逐步由主体性电源转变为基础性电源,承担着保障能源安全和满足大基地调峰的职责。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角色更加重要,一体化、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将成
市场开发主流方式,对大基地资源争夺更加激烈。
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发展模式将大有作为。统筹考虑能源资源禀赋、建设条件、技术经济等因素,我国新能源发展将呈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态势。在风光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三北”地区实施基地大规模集约化开发,在低风速资源丰富、消纳能力强的东中部地区实施分布式灵活就地开发,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将风光资源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绿化电能。
“新能源+储能”模式将加速推进。随着风电、光伏在整个电力系统中渗透率不断提高,新能源如何适配电网成为重中之重,而“新能源+储能”是未来最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均出台了新能源配建储能的相关
政策,要求配置5%~20%、1~2小时的储能项目。伴随着新材料、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配套建设成本的不断下降,储能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有望全面提速,将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能源服务多元化发展模式会倍受青睐。综合能源服务最本质的特点是以电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热电冷气多种能源供应和增值服务。随着更多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传统电力生产与消费方式将出现根本性改变,综合能源服务将进入快速成长期,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能源需求,成为各电力企业打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增长极。
新能源与氢能呈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前景广阔。近年来,得益于制氢成本的大幅下降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进步,氢能产业正逐步迎来“风口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大力发展制氢技术、氢储运技术,通过产业配套落地,推进利用风电、太阳能制氢,实现“制氢”与“绿电”充分结合,打造新能源发电、储能技术、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新能源与氢能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