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如何绘制“双碳”路线图?

2021-6-17 12:27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作者: 邵超峰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建设


坚持集约高效、绿色低碳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深化碳交易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协同减排作用,完善和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方式,鼓励企业、园区和基础较好的区县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碳汇试点建设,打造城区、园区、社区、企业等不同层次的“碳中和样板”。

从能源供给端着手,推动能源供给侧的全面脱碳,挖掘需求侧能源灵活性应用潜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推进多能融合技术体系突破。聚焦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重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储能、热泵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保障能源安全,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结合,促进各能源系统间资源优势“合并”,选取典型区域,针对典型问题推进跨领域集成示范,实现能源系统深度脱碳。

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根据《零碳中国•绿色投资——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的投资机遇》预测,零碳投资相关的七大领域将形成近15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撬动70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投资。在此背景下,ESG投资(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包括信息披露、评估评级和投资指引三个方面,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球新趋势。

“国际可持续投资联盟”报告显示,2018年主要经济体的ESG投资规模达30.68万亿美元,在资产管理总规模中占比达1/3。随着我国A股被纳入MSCI、富时罗素相关指数,ESG原则将对我国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活动产生实质性影响。ESG作为新发展理念在资产管理行业落地的方法与工具,正是企业层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载体。

以上市公司ESG为抓手,创新金融政策,加大金融对传统行业低碳转型的支持力度,健全绿色金融支撑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基金和碳基金,发行绿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经济,率先形成绿色金融全产业链示范。

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为抓手,布局碳中和技术创新,稳步推进减排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优先布局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重点行业的脱碳和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构建以“智能碳使用”和“碳直接避免”为核心的碳中和技术体系,探索和创造“气候中性”循环经济友好产品及供应体系,实现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深化碳交易在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协同减排作用。减少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布局新能源交通工具。聚焦电池技术核心瓶颈,建立低碳燃料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碳中性交通工具及相关基础设施,有序推动电动汽车、氢能燃料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优化公路、铁路、海运、内河航运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构建公铁海河多式联运网络,推进智能化、数字化交通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推动建筑可持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高星级发展,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推广装配式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技术应用,加快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实践,推动从“耗能建筑”向“节能建筑”“产能建筑”的转变。

完善和提升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面向碳中和的科技、金融及资本的结合,推进碳中和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构建新型创新体系,以充分调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社会资本等要素深度参与,加快建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速成果转化落地。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