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实”“细”上下功夫,坚定不移当好绿水青山“守护神”
2018年,
甘肃省组织修订《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在458家工业企业开展环保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
目前,通过修订、出台法律
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甘肃省生态环境领域的法规、制度、标准和机制逐步健全。通过建立污染源基本信息数据库,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阶段性任务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全省污染防治攻坚的底数更加清楚。
全年妥善处置平凉市泾川县“4·9”柴油泄漏事件等5起突发环境事件;省市县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项预案,完成备案企业2575家,备案率达99%。
另外,兰州市强化信息化技防手段,武威市开展城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水平。生态环境部门加强与气象、
交通运输、应急管理、水利等部门联动,甘南与
四川阿坝、庆阳与
陕西咸阳、平凉与
宁夏固原建立起了跨省应急联动机制。兰州市在境内流域上下游组建了环境应急物资库,庆阳市加强与长庆油田公司应急救援协作、预防和应对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为全省应急能力提升进行了有效探索。
唐仁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开放日上强调,要提升甘肃经济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和含金量。下大力气利用五年的时间,在源头上调结构,使甘肃省生态产业占到产业的半壁江山。
生态环境部门在这一产业转型中,还有硬骨头要啃。雷思维表示,今后将在“严”“实”“细”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当好绿水青山“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