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做了什么?听听央行马骏怎么说

2016-8-31 01:52 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应对措施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应对上述挑战的具体措施。研究小组一共提了七项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的标题都已经在成都公报中公开。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仅针对其中四项展开作些说明。

1) 提供政策信号。研究小组提出的一项应对措施是呼吁各国提供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信号。什么是政策信号?拿中国来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这就是一个政策信号。这样的信号使得金融界和绿色企业界都很兴奋,知道今后的政策将有利于绿色投资。

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两个支持绿色投资的政策信号,一是SDG(可持续发展目标),一是巴黎协议。这些都是对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各国原则性承诺。但是,这些原则性承诺未来应该转化为各国具体行动方案。如果主要国家能公布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的巴黎协议实施行动方案的话,我认为,就会对绿色投资起到明显的提振信心的作用。中国可以考虑率先做这件事。

2)推广绿色金融的原则。首先是大家都知道的赤道原则,兴业银行是大陆唯一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目前台湾也有一家,我希望我国更多金融机构能够加入赤道原则。赤道原则的主要内容是指导银行业在项目融资方面如何管理环境风险。此外还有一个是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到其投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要评估其投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是加大了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作为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有责任要求被投资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的经济行为必须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

3)发展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前面讲到绿色债券市场可以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国际上已经有一个在OECD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间基本打通的开放的绿色债券市场,这个市场上的多数参与者遵循GreenBond Principles。这些国家资本项目基本上是开放,比较容易在同一个市场上进行融资。但是也有不少新兴市场国家,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也有些国家的环境政策重点可能跟OECD国家不太一样,需要对绿色债券进行本土化的定义。这些国家有必要发展自己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像中国一样,现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若干拉丁美洲等国家地区都在开始规划发展自己本币的绿色债券市场。

4)强化能力建设。很多绿色金融领域中的工作要求金融机构有比较强的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能力,以及开发相关新产品的能力。一些国家在这些方面比较强,而还有很多国家相对起步晚,因此国际经验共享和强化能力建设会对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IFC旗下有一个可持续银行网络(SBN),已经在过去几年中培训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银行监管层和银行业协会,帮助他们形成本国的绿色信贷原则,这就是很重要的绿色信贷能力建设。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认为可以继续扩大SBN的作用和影响力,使其覆盖更多国家,覆盖更多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个能力建设网络,就是刚才讲到的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PRI它提供了一个原则,但同时也是一个机构。该机构设在伦敦,目前已经有一千多家全球机构投资者成为其会员,这些会员管理着大约60万亿美元的资产。PRI同时为这些会员提供进行责任投资的原则、方法和工具的培训。最近,PRI也在中国做了第一次培训。我们希望PRI未来能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拉丁美洲等国家地区扩大其能力建设的网络,为全球机构投资者绿色化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做一个预告,《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的中英文全文将会在杭州G20峰会之后发布,希望大家关注。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