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价争议不断 严苛的配额制度成市场命门

2016-8-12 14:17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全球范围内区域性碳交易市场或可成形


既然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于2017年全面启动,那么到时成熟的碳定价机制是否会成形?“最乐观的预计是2017年年底,能有一个成熟的碳市场机制来发挥碳定价的作用。但是实际情况可能要曲折一些,毕竟现在关于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定义都还有很多的解释和争论。”胡敏说。

据了解,目前有很多机构和专家都在对成熟的碳价格进行核算,结果差别万千。中国碳论坛发布的《中国碳市场调查》此前就曾表示,2015年中国各个碳排放市场上的价格有望从2015年的40人民币/吨增长至2025年的65人民币/吨。

当被问到未来什么样的价格区间对我国是一个成熟稳定的碳价格时,胡敏没有正面回答,她表示,成熟的碳定价机制不能只用一个数字来衡量,而是要看到它对当前以及未来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比方说是否让企业产生更新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的觉悟、能否让企业主动参与减排等等都包含其中。

作为碳税政策的拥护者,未来姜克隽的关注点还是在碳税的实施进度上,他坦言,虽然目前政策层面还是有很多阻力,但是不能过早地将碳税政策排除在我国的碳定价机制外,“我国实施碳税有很好的条件。其他国家纳入一个新的税种,需要长时间讨论。而我国不同,如果政府认为是正确的,实施碳税的进程会快很多。”姜克隽信心满满地说。

事实上,随着碳定价和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大,包括胡敏等各界专家的预期将愈发坚定,即全球各地(如欧洲、北美、亚洲)的碳价格将会在未来某一天实现接轨。

但胡敏同时表示,各国情况不一,全球范围内要形成统一的碳定价机制短期内是实现不了。客观原因有三:一是2017年中国将启动全国性的碳排放市场,但全面启动之后也还将需要数年时间让市场稳定下来。二是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由于配额过剩,正挣扎于较低的碳价格之中;三是北美现有的几个地区性碳交易市场——加利福利尼亚州、美国东北部以及几个加拿大的省份,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各自独立运行,预计将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才会实现整合。

“就目前而言,形成区域性的跨境碳交易市场有望在诸多地区得以实践。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就已经在某些地区实现了跨境碳交易。”胡敏说。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