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脱霾掀超低排放热潮 重资改造却陷治污恶循环

2016-3-1 23:05 来源: 环保在线

巨额补贴还需用在“刀刃”上


“与火电行业相比,工业用煤、散煤燃烧领域的环保政策落实很不到位,污染防治更加紧迫。犹如一个木桶,你不去补短板,而不断把长板加长,那是没用的。”有专家指出,超低排放的成本与环境经济效益不适应,可能花了很大的功夫却未必很划算。

王志轩曾公开表示,过严的环保标准对火电企业来讲将是“致命性的”,只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企业倒闭,二是造假。

事实确实如此,去年7月,发改委网站披露,部分脱硫设施未能与发电机组同步投运,享受脱硫电价补贴但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问题,十家燃煤发电企业因未按规定脱硫被罚5.19亿。

国家针对火电“去污”指定的环保电价制度,不仅没有成为一些发电企业积极减排的动力,反而成了其获得不法利益的温床,打着达标排放之名骗取政府补贴。据了解,发电企业骗取补贴的手段很多,包括数据造假、偷排、漏排等,甚至电企与第三方监测企业“串通”造假的现象也不罕见。

从环保补贴到行业的种种表现,火电都成为被指责的对象。当然,并不是说火电环保补贴不应该。围绕火电的环保改造与监管应该得到完善,不能让电价补贴变成利润留在了企业,不能让国家上调上网电价补贴其增加的成本,结果却是减排效果未达预期。

在雾霾愈发严重,火电屡次成为攻击对象,火电企业自身也应该进行反思,既然拿得多,就得做的多,亮出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同时,可再生能源补贴或许更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

12345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