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燃煤对PM2.5污染贡献率超过1/3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不断下降。然而,2015年入冬后不时袭来的空气重污染过程,让人们感受到治理的艰巨与复杂。
治理雾霾,必须先找出“元凶”。这两年,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纷纷开展源解析,取得一些成果。
北京源解析结果显示,在本地PM2.5污染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为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31.1%、22.4%、18.1%;天津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扬尘、燃煤、机动车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0%、27%、20%。而
河北除省会石家庄外,其他城市PM2.5主要来源几乎清一色为燃煤,廊坊燃煤源占比甚至超过了50%。
“到冬季,燃煤对京津冀PM2.5污染贡献率在1/3以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认为,燃煤污染已经成为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最大的痛”!
在近期空气重污染应急状态下,环境保护部组织专家对污染源进行细致解析,结果同样表明:燃煤是最大的污染源。在北京采取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的过程中,京津冀区域联动,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单双号停驶措施同步实施。仔细分析
减排结果,环境保护部重污染天气应急小组的专家们发现,二氧化硫的削减量远远低于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降幅不明显,说明区域燃煤量尤其是散煤燃烧削减很困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说。
统计数据显示,除北京、天津外,华北地区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近9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区域每年燃煤消耗量为4亿吨,占全国的1/10;京津冀加上
山东的煤炭消耗量更是高达10亿吨,占全国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