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中国碳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哪些困扰?

2015-11-16 09:37 来源: 中外对话 |作者: 王韬

碳强度目标可以与GDP增长速度相挂钩,更高的经济效率也可以降低碳强度,相对于绝对排放目标更灵活


另外碳强度目标可以与GDP增长速度相挂钩,更高的经济效率也可以降低碳强度,相对于绝对排放目标更灵活。在欧盟两次失误的教训之后,这对现阶段的中国是一个相对更可靠的目标形式。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之际,碳排放市场作为一种能提供更大灵活性和降低执行成本的政策工具,也可以让各地在分配减排目标时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市场迷雾中的政策暗礁

如果能让看得见的手(政策)看清楚目标,同时约束好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躁动,国内碳排放权市场试点要想成功并不难。然而对于碳市场整体而言,真正的风险却是来自于创造这些市场的政治意愿本身。全球主要碳市场在2011年几乎同时遭遇寒冬,这并不是由于碳市场设计的缺陷导致的巧合,而是因为全球政策风向的改变。
2010年底,北美最大的碳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宣布终止了其碳排放限额交易(cap-and-trade)系统的运作。而这个变化的背后,正是美国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想要在共和党掌控的参议院通过已成妄想,法案中提到的减排目标和美国的碳排放限额交易体系都已经在短期内无望实现。加州在2013年将启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将成为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支持者最后坚守的阵地。

而此时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正愈演愈烈,经济活动持续低迷。碳排放权再次供大于求,碳排放权价格一路走低。在欧洲,要求取消大量过剩配额的绿色阵营和对此强烈反对的重工业企业正各自揪住欧盟一边的耳朵吵得不可开交。EU ETS从2012年起将国际航空纳入的举措,又在国际上给欧盟招来了一片反对。2012年是EU ETS第二期的收官之年,连续以这样混乱的方式结束每一期,显然不是希望给世界碳市场作出榜样的欧盟想要看到的。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