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中国为何仍推进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和对外援助

2015-8-11 00:48 来源: 澎湃新闻

南南合作将成为气候变化外交的重要手段

澎湃新闻:为什么要加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张晓华:中国开展南南合作具有很长历史,最早始于1960年代,当时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刚刚从殖民地成为独立的国家,百废待兴,基础生产生活设施的援助,尤其是在非洲,有很多中国援助的标志性项目,这是最早的合作。新形势下,继续开展南南合作,团结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时期南南合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开展南南合作要兼顾政治、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多重考虑。应对气候变化可以作为促进南南合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中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展现的成效,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学习中国经验和获得中国在资金技术支持上开始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预期。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技术和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因此,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201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温家宝总理宣布中国政府将安排2亿元人民币,开展为期3年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每年大约1000万美元),支持和帮助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在2014年9月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张高丽副总理宣布,从2015年开始在现有基础上把每年的资金支持翻一番,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还将提供600万美元,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当然,我们不但要提高南南合作的资金力度,还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具体的合作模式。要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的需求,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既要能够满足一时之需,又要兼顾到可持续性。在这点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需要客观的看待。除了利用双边途径,我们也应该加强和现有多边渠道的合作,包括联合国、区域发展银行,当然还有我们的亚投行,金砖银行等等。

澎湃新闻: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有没有一个预期的规划?

张晓华: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是以援助为主,从我个人的判断,南南合作在未来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援助,而是逐渐向纵深发展,往主流化的方向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问题,将来任何国际合作都会需要我们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包括投资贸易等各个方面。这可能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但也是我们需要提前考虑的。

澎湃新闻:在经济下行中国自身面临减排压力的情况下,如何给欠发达国家援助,如何保持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两方面的平衡?

张晓华: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为援助,用于气候变化援助的资金是南南合作中很小的一部分,其目的之一是通过援助去开创进一步合作的环境和氛围。正是由于我们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所以我们才更需要加强合作,寻找新的能够实现共赢的经济增长点。虽然我们排放量居高不下,这是我们发展阶段决定的。应该看到,我们这些年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很好地成绩,技术和经验上都是很有价值。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找到新的机会,不但有助于我们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吗?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