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澎湃新闻:很多国家都希望中国在气候变化
问题上做出更多的表率、起到带头作用,是这样的情况吗?
张晓华:这些年我们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确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逐渐从参与者成为积极的建设者,我们也开始有能力向引领者转变,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对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希望中国发挥引领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期待中国能够维护整个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他们觉得与中国在政治上有更强的信任,能进行真诚的合作,从中国学到一些好的经验和技术。这也是我们要加强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最重要的原因和基础。
多数人希望中国要起到带头作用,是因为我们这些年取得成绩,但也不排除有小部分人有可能是在给我们戴高帽,希望我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的确,离开中国确实解决不了气候变化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排放量太大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力、责任都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要求我们。
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是一个排放大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积极开展行动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定位,这些年我们在
碳交易、低碳城市试点、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可以把这些经验和全世界共享,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共享。我们要做,我们还要合作,这就是我们发挥引领作用最好的地方。
澎湃新闻:目前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上有哪些挑战?
张晓华:最大的挑战还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传统分歧依然存在。对气候变化的利益格局,我们一个经常提法叫“两个阵营,三股力量”。两个阵营就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股力量指的是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欧盟。
发展中国家认为目前大气中累积的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率先行动,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达国家则强调共同行动,只有发达国家
减排解决不了气候变化问题,强调发展中国家应该完善国内环境吸引来自发达国家私营部门的资金和技术。在发达国家内部中,美国和欧盟利益诉求不同,很多问题上体现出不同的立场,形成了两股力量。欧盟目前有28个国家,它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极为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所以一直以来是一个积极的倡导者,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而美国更关注的是它的经济竞争力,同时其化石能源利益集团有很强的游说能力,所以一直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共同采取行动。
第三股力量就是中国,它在发展中国家中能够真正的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一种主导力量。
这些年,新兴经济体排放量增大和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矛盾正慢慢显现,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相对更有战略眼光,一直在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很多小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利益最难得到保证的就是这些小的发展中国家。
澎湃新闻:今年年末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会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张晓华:我个人对巴黎大会还是有一个很乐观的预期。巴黎大会将会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即将达成的新协议将会成为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指导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最为重要的法律文件。
很多人会把今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和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作比较。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应对气候变化又在政治上达到了一个顶峰。不同之处在于,巴黎大会的成功比哥本哈根大会有了更多基础。
首先,在政治上大国之间的共识越来越多,在2014年达成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已经向国际社会传达了清晰的信号,中美两国也一直把气候变化作为两国关系的一个亮点来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全球领导力已经形成。其次,低碳发展、绿色增长已经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内在诉求开始发生变化。大家都希望绿色发展能够占据一个领先的位置。最后,哥本哈根大会实际上给了大家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没有人愿意去重复哥本哈根,也没有人有胆量去背负巴黎大会失败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