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投行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多层次资本
市场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正加速推进。在这一进程中,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面临着巨大挑战,对于银行系投行来说,这一进程将是创新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又一个春天。
银行收入结构变化
金融市场化带来了金融服务结构和规模的变化,推动金融机构收入的结构和规模发生变化。例如,股票、债券、外汇、金融
衍生品等市场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使得金融机构的服务不断市场化和多元化。由于这种服务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信贷金融,金融机构收入的结构和规模也随之变化。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非息收入的规模和占比较大。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发展会挤压传统的银行存贷款业务空间,迫使其转向其他服务;另一方面,发达的资本市场也为银行非息业务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目前,国际大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普遍在40%以上,其中投行收入占比普遍在20%以上。摩根大通的投行业务包括承销、经纪、自营和财务顾问等,2000年以来的投行收入占比都接近30%。
从我国来看,随着金融市场化的深入,以传统银行信贷为基础的融资模式正在转变,以股票、债券、信托等非银行融资方式形成的直接融资量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变化。过去十年,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投行业务,投行等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快速攀升。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87.7%,到2014年末已经降至71.8%,而非利息收入占比从12.3%升至28.2%。
国际化经营转型
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对我国投行业务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配合国内企业“走出去”,国内投行机构及其海外分支一起支持这些企业赴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及并购国外企业;二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有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需求,国内投行机构与海外分支可以联动提供服务;三是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布局,即在境外设立投行机构,承办当地业务,参与国际化竞争。当然,目前上述三方面国际化还处于发展初期,对国内金融机构投行业务促进作用的程度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综合来看,经济稳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体系变革及国际化经营将对我国的投行业务市场容量产生重要影响,投行业务市场的机遇期正在到来。
外部环境转变
在资本监管加强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转变:一是从高资本耗用的传统贷款为主转向资本耗用较低的其他资产业务;二是在整个资产运营中,业务模式更多转向表外业务。另外,从竞争环境来看,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已对银行经营产生了“金融脱媒”的压力,以贷款为主的传统银行盈利模式将面临增长瓶颈。随着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银行综合化经营将成为趋势,商业银行将投入更多资源加快发展投行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