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特产转型,碳汇开启绿色新篇

2025-8-7 11:35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李禾 夏凡

浙江象山县黄避岙乡斑斓海岸线广场望去,海水退潮,露出的大片滩涂上,小螃蟹、小鱼等在爬行和跳动着。斑斓海岸线将西沪港沿线高泥、骍角岙、白屿、沪港4个沿海村庄串珠成链,沿线的万亩优质滩涂上,生长着西沪“三宝”,即紫菜、海带、浒苔等,拥有丰富的蓝碳资源。8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斑斓海岸线,这里的渔民除了从养殖西沪“三宝”获得收益外,还能额外得到一笔“蓝碳”收入。

在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文荣看来,作为海洋碳汇,蓝碳并没有那么“神秘”。他以其养殖的浒苔举例说:1公斤的浒苔苗,可长成1000公斤的浒苔,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海水和空气中的氮、磷、碳,起到固氮、固碳作用,如今可以科学计算出浒苔等生长过程中“固碳”的数量。

“从经济收益看,渔民养殖紫菜、海带等收入远比不上养殖黄鱼、鲈鱼等收入,但从生态效益看,却是前者高于后者。”朱文荣说,《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碳储量变化法》《海洋碳汇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正式实施,都为蓝碳的计量和交易打下了基础。

“每吨106元,成交!”拍卖师手起槌落。2023年,全国首单蓝碳拍卖在黄避岙成交。2024年,宁波和厦门两地产权机构共同签约成立了全国首个跨省共建的蓝碳生态碳账户,创新探索了一条标准共建和区域互认的“宁波模式”。

“蓝碳拍卖,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闭环,也让黄避岙的渔民们打出了‘优势牌’,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朱文荣说,为了更好地建设宁波等地的蓝碳交易市场,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目前,《宁波蓝碳产业发展和重点区域布局研究》《象山县蓝碳生态系统基础调查报告》等已经完成,象山县蓝绿碳家底核算,蓝碳金融创新中心、蓝碳研究中心建设等工作正在推进中。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