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电直连”要特别注重有序推进

2025-8-7 14:48 来源: 中国能源网 |作者: 孔繁钢

绿电直连,即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直接与高耗能用户或特定负荷连接,减少电网中间环节,是满足企业绿色低碳需求、加速能源转型的重要手段。今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称“650号文”),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绿电直连的具体实施要求,明确了绿电直连的适用范围、规划管理要求和市场价格机制,以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对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在我国农村电气化实现的早期,绿电直连这种方式就已经存在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许多边远山区开始兴办小水电,部分小水电远离大电网,在小水电自供区,直接架设专线将绿色水电送到用户。这种小水电离网型接入方式,在大电网没有延伸的地区一直存在。

此次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650号文”中的绿电直连与早期农村山区小水电直连有质的区别,特指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通过直连线路向单一电力用户供给绿电,可实现供给电量清晰的物理溯源模式。其中,直连线路是指电源与电力用户直接连接的专用电力线路。相比以往绿证交易或中长期合同交易中的协议绿电,绿电直连突出电源与负荷在物理路径上的一一对应,即点对点的供应模式。主要目的是满足高耗能企业、出口导向型企业等面临的能耗考核及碳关税壁垒对于绿色电力的迫切需求,探索大电网消纳之外的多元化新能源消纳路径,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

然而,由于我国中西部、中东部各省的新能源构成、用能企业构成和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绿电直连目前有许多问题有待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探索、总结经验、有序推进。因此,“650号文”有许多方面规定的比较原则,需要各地按照文件精神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有的工作和措施未来还留有持续渐进的可能。比如“650号文”明确,“直连电源为分布式光伏的,按照《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等政策执行。采用直连线路向多用户开展绿色电力直接供应的,具体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另行规定”。这就说明,目前只是对单一用能企业实行绿电直连作了规定,而对于直连线路对多个用户或者多个直连线路对多个用户开展绿电直接供应的较为复杂的项目,还需下一步另作规定。

又比如,“650号文”尚未明确项目就地就近消纳的距离,而是要求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基于本省电力供需形势、消纳条件等实际情况予以明确,同时指出,“直连线路、接入系统等按电压等级纳入省级或城市的能源电力和国土空间等规划,并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备案。直连线路应尽量减少线路交叉跨越,确需跨越的应做好安全措施。”安全性约束是限定绿电直连范围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特别是在电网密度较高的地区,线路资源更加稀缺,纳规难度更大,一旦专线距离过长,便可能与公网线路甚至密集输电通道形成大量交叉跨越,易给公用电网运行带来安全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经济性是项目决策考虑的关键问题。用能企业要审慎评估,应明确自身是否面临迫切的出口碳减排压力,是否必须通过直连方式实现碳足迹追溯。需系统考量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线路建设、运维支出及潜在的违约风险等。如果必须采用绿电直连这种模式,要明确费用分摊规则:直连专线建设、运维成本,储能设施投入成本等在电源、用户、电网间的分摊规则也需明确,避免各方利益失衡,阻碍项目落地。

绿电直连项目自然会增加投资成本,其总投资主要包括新能源场站本体投资、配套储能系统投资、直连线路工程投资、负荷侧配电设施投资及能量管理系统投资等。新能源发电的相对不稳定性,会导致企业用电保障成本增加,可能需配备备用电源;此外,绿电交易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价格波动大,同时输配电费、系统运行费用等缴纳标准还需进一步明确。源荷匹配、以荷定源是项目规划的重要要求,也是项目实现经济可行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用户充分考虑新能源装机、调节能力、建设成本的内部收益率,以及运行期间与大电网的能量交换、辅助服务、系统运行费用等运营成本,理性选择绿电直连或公网接入模式。

笔者认为,绿电直连这项工作当前正处于国家文件的实施落实期,有许多实施细则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在这个阶段应该特别注意工作推进的有序性,“650号文”就充分强调了这一点。地方政府应该按照“650号文”要求,在制定绿电直连范围时,重点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各省要考虑本地新能源装机、出力特性及空间分布,优先在资源富集区域扩大直连范围;二是考虑电网网架结构、输电能力、调节能力及稳定性,电网薄弱地区要限定并网直连范围;三是要求综合评估直连专线的投资成本,如线路建设、计量设备投入,以及运营维护费用及用户电价承受能力。要积极听取当地新能源企业、用能企业以及电网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研究适合当地新能源企业、用能企业需求的绿电直连政策的相关实施细则,试点先行,帮助企业分析各种方案的利弊关系;相关企业选择方案要兼顾经济、安全、可靠性等多重因素,要特别注意相关政策和具体细则的明确,协调好各方权利、义务和利益,按照政府推出的实施细则,有序推进绿电直连,确保此项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