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七雄的基本情况
目前,七家交易平台虽然都是经过国家发改委备案的
ccer交易机构,而且也是由当地政府指定的唯一的本地区碳试点交易平台,但是七家交易平台背后的情况却各有不同:
1、成立时间。早在2008年,
北京、上海和天津成立了各自的
碳交易平台,三家交易平台最初希望成为中国
CDM信息和项目的核心交易平台。除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2010年成立,另外三家交易平台(粤鄂渝)均是在2011年底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开展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后成立,且均取名“碳排放权”,简单理解即是为了配合碳试点的需要而成立的。
2、注册资本。除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之初的注册资本即达一亿元人民币外,其他早期成立的交易平台的最初注册资本基本均在千万元人民币的级别。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以发改气候〔2012〕1668号印发《温室气体自愿
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要求备案的交易机构必须满足: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中资法人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一亿元人民币。随之几家交易平台纷纷进行了增资扩股。后建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和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注册资本均在一亿元人民币。只有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隶属于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