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严格监管为保障,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导报: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在推进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您有何建议?
童中贤:第一,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组织保障体系,完善规划引领、监测评估、考核激励、项目支撑机制。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二,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整合各类环境监测资源,探索成立环境监测服务机构,实现环境监测服务机构向政府购买服务,独立进行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监测。尽快建立健全环境质量预警预报制度,对水环境、大气环境、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异常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引发的环境质量异常变化实现预警预报。加快制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活动准入清单,维护生态安全。
第三,实行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行政决策机制,推行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风险评估制度。完善政府听证会制度和重大决策专家论证、群众评议制度,确保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推进生态文明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信息公开。健全环境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损害赔偿制度。完善
法规体系,形成覆盖资源环境领域、功能完备、措施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严格环境执法,建立环境监测、污染控制、行政处罚一体,环保、检察、公安、监察等多部门联动,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强化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