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转型与变革
中国金融体系处在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时段,金融深化程度、信用环境等都有别于具有成熟金融体系的发达经济体。因此,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应探索出新的金融发展范式。
首先,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需要直接融资
市场的发展。中国由银行主导金融体系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2013年,中国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本外币贷款占54.8%。考虑到在债券市场、信托市场、影子银行市场等领域,银行直接或间接控制着资金的融通与交易,中国纯粹意义上的直接融资市场比重更低。仅仅依靠绿色信贷远不能满足绿色金融的发展需求。提高绿色金融体系经营、管理以及交易风险的能力,必须大力发展绿色股票、绿色债券、绿色
衍生品等直接融资市场,让大量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风险投资人乃至互联网用户等主体贡献多角度的判断,借助市场的力量评判绿色项目的前景,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准确定价,从而拓展金融服务供给空间。
其次,政府对绿色金融领域的干预应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靠市场力量为主。致力于经济转型的中国政府往往通过产业扶持
政策、信贷窗口指导、地方融资平台等工具,直接干预绿色金融领域,容易导致行业性的资金错配以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此,中国政府对绿色金融的干预应更多地通过财政贴息、结构性准备金率、区别性风险资本权重、完善环保信息披露等市场
化工具,引导绿色金融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信息甄别与风险管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