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林业碳汇开发在健康轨道上前行

2023-6-2 14:12 来源: 绿色中国 |作者: 王宏腾 王 乐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中华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余红辉说,林业碳汇作为最普遍和最有效地增加碳汇的方式,在国际碳交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双碳”工作中的地位也不断凸显。

如何让林业碳汇开发在健康的轨道上前行,是摆在时代面前的重大课题。

林业碳汇开发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从而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提出,中国将从政策制定、能源转型、森林碳汇三方面采取行动实现气候目标。

立足于我国工业化爬坡阶段和富煤少油贫气的能源资源禀赋,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林业碳汇被认为是节能减排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相对于工业减排量而言,具有成本低、效益好的特点。

余红辉说,发展林业碳汇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大举措和制度创新,是顺应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也是全面营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国际谈判中争取主动权和话语权,应对当前能源危机、供应链危机等国际问题,解决碳交易市场不完善等国内问题的需要。

专家的共识是:林业碳汇在助力乡村振兴、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具有显著效益,兼顾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林业碳汇产品有助于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探索。

数据表明:截止2023年3月23日,核证碳标准下已注册的农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项目共有257个,其中中国共注册47个项目,居全球首位。自2017年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市场暂停后,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包含林业碳汇在内的地方自愿减排交易。

截止2022年11月,福建省福建林业碳汇抵消机制成交量达385万吨,成交额达5745万元,稳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在2017年推出了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并正式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截至2022年末,广东碳普惠抵消信用机制累计交易量达538.07万吨,2022年全年交易3.81万吨。

林业碳汇开发要谨防乱象

碳市场对林业碳汇交易的热情高涨。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过程中,林地开发相关要求十分严格,并非所有的林地都可以开发林业碳汇项目,而涌入开发市场的机构专业程度良莠不齐,导致了林业碳汇市场乱象频出。

事实上,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需严格遵循相关方法学,并非所有森林资源都可开发为碳汇项目进行交易,现行备案的林业碳汇方法学对项目的时间、林地类型、林种、林龄和经营主体等限制开发问题特别突出。

据了解,按照现行方法学,可供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森林资源极其有限。2017年3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自3月14日起暂缓受理国家自愿减排项目备案申请,同时“林业碳汇”方法学正在修改。为此,目前可以参与全国碳排放权抵消机制的“林业碳汇”项目还无法申报,项目申报条件面临不确定性等因素。现在有限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也仅是北京、福建和广东地方碳市场项目。

值得警醒的是,一些机构打着“碳中和”的旗号,抢占森林资源。很多基层林业部门对“林业碳汇”开发还不熟悉。加之相关公司给地方政府计算“卖碳”收入动辄每年数亿元,与其签订“林业碳汇”开发合同,具有欺骗性。相关公司在合同中规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新成立的碳资产开发公司在无资金、无技术人员情况下,与村集体和林农签订碳汇开发合同,锁定林地资源。碳汇计量技术门槛高,碳资产管理人员和碳汇计量人才少......这些问题都给“林业碳汇”开发带来重大隐患和潜在纠纷,不利于顺利推进我国“双碳”目标。

碳汇开发难度较大、周期较长,需要专业开发团队实施项目。项目前期资源摸底,需要扎实的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研究理论基础,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过程机制和服务功能等的足够了解。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对生态系统碳汇价值的量化评价进行深度研究。

项目开发阶段方法学对项目资格条件限制严格、监测水平要求高、碳汇核算方式复杂,致使碳汇项目开发难度较大。林业碳汇开发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项目计入期通常在20年-40年不等。为获得更高、更稳定的持续性收益,必须通过育林工程技术提升森林碳汇量。

林业碳汇开发的国企力量

应运而生的中林林碳,是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林碳生态科技企业,以碳汇资源开发、增汇评估技术服务、碳资产金融服务及国储林项目设计为核心,是林草碳汇开发领域内的专业化服务团队。

2022年12月27日,中林林碳与中信证券签订了超过亿元的大宗碳汇交易协议。

据了解,中林林碳拥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团队核心成员50多人,硕士、博士占比约30%,包括多名教授级高工、研究员,以及碳资产管理师、碳排放交易员、碳核查员与林业类高级工程师。团队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致力于协助地方打造具有示范意义和商业价值的示范项目。

中林林碳具有显著的技术开发优势,通过固碳增汇数字化平台,精准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潜力,可为用户实施碳汇监测、碳汇项目开发、经营管理碳汇资产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能够优化碳汇资产管理,提供碳汇评估开发、备案等全流程服务,提供定制化碳汇产品设计开发。

据悉,中林林碳的碳汇开发项目服务可实现从开发端到交易端的全链条服务,具有“开发面积大,收储资金有保障,交易渠道多”的特点。“开发面积大”,是指通过与国家级调查规划院、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积极探索碳汇方法学开发及相关标准制定,通过全面整合、评估地方林地资源及优质资源,实现开发面积最优最大化,同时与有关审定核证机构合作,保障项目的高质量开发;“收储资金有保障”,是指与银行、证券等多家金融领域央企合作,保障项目的开发及收储资金;“交易渠道多”,则指与9个地方碳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全面合作。

据了解,公司把碳汇开发与国储林项目设计相结合,从碳汇收储项目管理、森林碳汇计量分析、森林经营方案规划、固碳增汇决策支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从而精准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潜力,解决碳汇的计量、监测和核算,碳汇资产的开发、管理和运营难题,为用户实施碳汇监测、开发碳汇项目、经营管理碳汇资产提供数据和平台支撑。同时,辅以经营目标为导向的科学可持续经营管理方案,评估林地碳汇潜力,同时依托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在林业及碳汇领域的政策扶持,为后续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中林林碳积极开展林业碳汇培训和育林技术培训。从全国碳市场最新政策解读、机遇与现状、审核与注册、到碳汇计量方法与技术、森林经营方案等,努力体现央企的担当与责任。在与地方政府合作碳汇项目的同时,与兄弟单位开展横向合作,在生态修复、生物质能源探索等方面为地方政府打造多角度、多方位的创新绿色经济模式。

中林林碳具有显著的资源运营优势。公司依托集团,与各大控排央企、金融机构及交易所等构建了良好合作伙伴关系,将区域内零散、小额的碳汇打包进行资产化运作,最大限度保证地方政府及林权所有者的权益。

中林林碳负责人表示,要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角度,努力为“双碳”战略贡献力量,力求实现为地方“拉动投资+产业升级+增加就业+增加税收”的目标提供实实在在的央企支持。

《绿色中国》 B(下半月) 2023 年4月号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