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清洁低碳能源重大科技协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体系
《意见》指出,要形成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国家能源领域研发创新平台,推进各类科技力量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多产业耦合协同创新,共同助力低碳。
钢铁和能源领域应加强协同作业,整合各方资源,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和关键产品开发,构建新型创新组织模式,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创新,为产业链协同耦合发展提供协同创新服务。
思考与建议
我国钢铁行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为主,一次能源消耗主要为煤炭,当前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创新引领能源低碳绿色转型,必将对钢铁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建议钢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相对成熟
节能降碳工艺技术普及应用,如铁水一罐到底、薄带铸轧、铸坯热装热送、高效化电炉短流程炼钢、在线热处理等技术、公辅设施节能降碳等技术。
二是加大先进节能降碳工艺技术研究和应用,如各类低温烟气、冲渣水和循环冷却水等低品位余热回收;推广电炉烟气余热、高参数发电机组提升、低温余热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低温余热多联供;打通、突破钢铁生产流程工序技术,推进
冶金工艺紧凑化、连续化等先进技术。
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大前沿低碳技术研究、试验和产业化推广,如能源智慧化减碳;钢化联产,依托钢铁企业副产煤气富含的大量氢气和一氧化碳资源,生产高附加值
化工产品;开展工业炉窑烟气回收及利用二氧化碳技术的示范性应用,推动产业化应用等技术。(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王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