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煤指标理性“松绑”
“原料煤经转化后大部分进入产品,并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指标一收紧,企业用煤跟着紧张,但原料煤和燃料煤不是一回事”“原料煤是否应计入能耗指标困扰着整个行业,不止一地遇到指标
难题……”包括
河南在内,记者早前走访多地时均听到类似声音,区分原料煤和燃料煤是行业呼吁多年的诉求。
在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王志轩看来,原料用能不纳入全国及地方能耗双控考核,本质上回归了能源的双重或者说多重属性。“我国煤炭消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
化工或者其它原料使用的,与发达国家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化工原料的情况不同。”
“笼统计算导致一些好项目受制于用能指标,进而影响先进、高端产品发展及产业结构优化。前两年,我们经常帮企业想办法找指标,部分项目甚至因无煤可用被迫停工。”河南省
石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苏东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大家盼着
政策进一步细化、落地,考核方式更合理,“企业不必再为‘保住原料煤’而苦恼,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管理、
节能降耗上。目前,行业投资热度正在回升,形势已现好转。”
根据《通知》,河南还将优先支持产出效益高、支撑作用强的涉煤项目建设。各地在确保完成省定“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前提下,可统筹调剂本区域煤炭消费指标作为新建项目煤炭消费替代量。对于跨市域整合的传统产业项目,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以项目退出年份的实际煤炭消费量为基数,项目转出地同步转移70%的煤炭消费指标,其他部分由转入地承担。此外,重大项目实施能耗和煤炭指标省级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