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创新
除了在生产环节使用绿电,通过智能制造、改进制造技术等手段提高良率、降低原材料损耗,也是减碳的重要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特斯拉、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都以率先通过升级智能制造的方式,打造出符合
碳中和愿景的样板工厂,并在全球生产体系中推广。据报道,“某汽车厂商的油漆工厂车间采用循环送风系统,降低能耗达到70%”。
正如中国某科技企业负责人所说的那样,“智能制造的全面产业化,是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一致的。智能制造对于生产、制造场景,带来的核心价值就是降本、增效、提质,也就是更高质量地进行生产、制造,从而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最终达到减少
碳排放的目标” 。
由于电池环节所占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高比重,电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在智能制造创新方面,LG新能源的布局也是先声夺人。据了解,LG新能源通过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创新工艺,减少损耗和提高能源效率,预计到2025年其新工厂的能效将进一步提升15%。为了使电池更环保,LG新能源还将使用更
节能的工艺来制造材料、电极和电芯。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产电池所消耗的能量给定的情况下,通过让电池更耐用、性能更优良,并提供更高的累计重放电量,也是助力电动汽车实现净零目标的重要举措。事实上,全球范围内的主流电池厂商都在致力于更高质量动力电池的研发。
仍以LG新能源为例,针对电动车企对高端化的需求,该公司目前已经在全球率先实现了高镍四元锂电池(NCMA)技术突破和量产,而其高效率硅氧(SiO)负极产品的量产,亦令这种四元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快充性能更佳,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用户普遍存在的里程焦虑。
同时,应用先进的热管理技术、最新安全技术的模组与CTP高集成设计,LG新能源电池产品可以实现不起火和自熄灭,大幅提升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后锂时代,LG新能源将致力于开发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以及轻量化锂硫电池,以满足未来多样化应用场景。
据了解,近期LG新能源联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共同研发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技术,攻克了过去只能在60℃以上环境进行充电的难关,实现在室温下也可以快速充电的技术突破。采用纯硅作为负极材料的全固态电池,在业内首次实现了在常温环境(室温通常指25℃)下循环寿命500次以上。
这些高瞻远瞩的布局,都彰显了LG新能源在碳中和时代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