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源头管控“两高”项目,管控的重点在哪里?
严刚:源头防控是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治本之策。5月3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围绕严把审批关、准入关和监管关,在宏观、中观和项目三个层面,明确了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引导“两高”项目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具体看:
在宏观层面,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约束,加快推进“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成果在“两高”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三线一单”引领“两高”项目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作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两高”项目密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任务艰巨的区域,要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严控“两高”项目发展。
在中观层面,强化规划环评效力,对涉“两高”行业的综合性规划、工业和能源等专项规划、产业园区规划进行严格审查。以“两高”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规划环评,要增加
碳排放情况及
减排潜力分析,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煤电能源基地、现代煤
化工示范区、
石化产业基地等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适时优化调整规划。
在项目层面,要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严把新改扩建“两高”项目的环境准入关,严格落实产业
政策,从严、从紧、从实控制“两高”项目上马。要严格执行产业规划、“两高”项目产能替代、污染物削减替代、煤炭消费削减替代等政策。提升“两高”项目清洁生产和低碳发展要求,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产业源头控制碳排放量,推进从微观层面强化减污降碳源头管控和全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