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
电力系统低碳转型的关键是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增加将大大降低同步大电网的惯性,并增加电能质量
问题,对系统调峰能力、灵活性资源的需求均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可再生能源的区域特性、季节特征,对备用电能量储备和跨越长时间维度的电能量调节也提出了需求。完全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唯一的主力能源,目前的技术尚难做到,也未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在以同步电网为主网架的传统电力系统中,失去转动惯量将极大地增加电网崩溃的风险。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结合需求侧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和调
节能力,客观评估并发挥系统调节能力,因地制宜确定电源合理规模与配比,挖掘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强送端“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受端“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的协调配合,确保开发规模与消纳能力匹配。
“十四五”时期,需要根据不同资源情况、不同用户类型,用多元互补的思路,解决各类电源互补互济不足的矛盾,优化电力生产端的结构和布局,实现清洁电力大规模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