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逻辑关系

2020-1-12 11:27 来源: 环境经济研究 |作者: 林毅夫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33.19倍,年均增长9.6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8%的年均增速。然而,中国的环境恶化程度也相当严重,比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国内理论界和舆论界还由此产生一个说法,把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归因于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速度太快,是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快速发展(刘晓林,2006)。

这个说法未必正确。环境恶化当然与经济发展有关。改革开放初期,我国81%的人生活在农村,以农业为生,采用的也是传统技术,比如耕地大多是人力和畜力,所以当时真是青山绿水。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制造业崛起,农村也开始采用拖拉机和化肥,排放密度和污染程度加重,导致环境恶化。

但是不是就可以就此得出结论:因为牺牲了环境,所以才取得了超快速的发展?为此,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中国与印度。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如图1所示),印度1978年的人均GDP比我国高30%,如今只有我国的20%。也就是说在过去40多年,印度经济发展速度比中国慢得多,如果按照有些人环境换发展速度的逻辑,印度的环境应该比中国好得多才对,但事实并非如此,不管按世界银行还是其他国际组织的标准,印度的环境指标都比中国差很多。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0年至2017年,印度的PM2.5浓度一直高于中国的PM2.5浓度。此外,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印度2018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速为4.8%,远高于中国2.5%的碳排放增速(IEA,2018);同时,在2015年全球因污染而死亡的900万人中,中国死亡人数有180万人,而印度有250万人,居全球首位(Landrigan et al.,2018)。所以上述简单的归因未必科学。

图1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和环境

如果中国陷入有些人的逻辑,为环境而放慢经济发展速度,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国会放慢进入高收入阶段的速度,延迟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低耗能低排放阶段,结果恰恰是我国在以制造业为主的中等收入阶段要停留更长的时间,延缓重污染阶段的时长。不仅如此,因为延缓进入高收入阶段,本国的收入水平就相对低,用来治理环境的能力也会相对弱。

因此,首先要认清经济发展、结构变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否则,良好的愿望可能使治理的代价更高,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