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智宇 | 城市节能减碳中长期行动的政策和技术选择

2019-8-28 15:18 来源: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作者: 田智宇

中国城市节能减碳的特点


首先,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到城镇化增速放缓、更多强调质量升级的阶段。从人口角度来讲,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的过程已经结束,现在我国城市化率接近60%,市民化率43%,考虑到城市人口大概会在70%或者80%处饱和,市民化将成为下阶段的发展重点。从城市发展历程角度来讲,我国城市化率曾经年均增长1.4%,也就是说一年有接近两千万人进入城市。但最近几年的城市化率已经慢慢接近1%,甚至到1%以下,意味着现在每年只有一千万左右人口来到城市,其中还包括部分因为城市区域升级而划归到城市的人口。农民工的总量和增速也趋近饱和。所以在下一阶段,由于城市化带来的基础设施需求和能源需求可能会有所放缓,而城市对于提升宜居水平和发展竞争力的需求将使城市能源绿色化的要求有所提高。

第二,城市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重点城市。我们早期做过一个数据估算,当时城市层面的统计技术薄弱,因此个别城市的细分数据与现在有一些出入,但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城市特征。比如我国经济、人口、能源高度集聚,不论是以100万还是500万人口为界定标准,能源都集中在这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城市使用的能源供需体系有所差别。例如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经济、能源外来电比例很高,很多中小城市的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炭;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产业已经走到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其他城市还未达到。城市应该在全国,重点城市应在城市中间发挥强化节能和深度减碳的引领作用。

第三,城市能源需求增长步入新阶段。虽然除直辖市以外城市细分的能源统计数据不够充分,但我们仍能看出城市的能源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比如工业领域能源需求出现饱和、下降,建筑和交通领域用能需求快速增长,煤炭减量替代加快,外来电使用增加等等。我们预测,不论是以直接或间接排放测算,城市人均能耗和碳排放都会先于全国达到峰值。但是达峰虽然领先,城市要实现持续或1.5℃目标的减碳,却越来越难。因为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碳锁定效应,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都集中在城市,必然带来很大的能源增量,持续减排难度不容小觑。

第四,环境约束对城市节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城市层面的节能有两个指标,一是能源强度,二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以及部分城市的煤炭消费减量和替代约束。当前,为打赢“蓝天保卫战”,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例如关停淘汰落后产能,治理散乱污,加快区域间产业转移等措施,能够带来节能减碳和环境改善协同效果。同时,政府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财税支持、重大工程或行动,清洁取暖等。这些措施和政策对城市节能效果很明显,煤炭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2012年到2017年,有7个地区的煤炭消费出现大幅减量,个别地区例如江苏山东的煤炭消费曾在2012年到2016年间保持增长,但随着2017年政策力度的加大,7个地区都全面完成了大气十条确定的减煤目标。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