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型海外投资项目如何影响全球气候进程

2019-2-1 08:48 来源: 碳测 |作者: Isabel Hilton

“一带一路”计划可能会把中国的合作伙伴带入中国正试图退出的高排放发展领域


其结果是,尽管中国正在为整治国内环境、减少碳排放做出巨大努力,但“一带一路”计划可能会把中国的合作伙伴推进中国正试图退出的高排放发展领域。

在中国的引领下,气候变化进程出现了新的障碍。

2015年7月,中国国有电力公司中国华能集团的发言人告诉《中国能源报》,该公司正在积极寻找“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机遇。它特别关注南亚、东南亚、中东欧、中东和俄罗斯远东的煤炭资源。在中国国有银行(该战略的第三个关键因素)的支持下,其他能源企业也纷纷效仿。

同年晚些时候,190个国家根据巴黎气候协议达成一致,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尽可能接近1.5摄氏度。能源金融智库Carbon Tracker估计,这需要在2040年前全球范围内彻底淘汰煤炭。这意味着从现在到2040年,中国每年需关闭1亿千瓦的燃煤电厂,也就是每天关闭一家燃煤电厂。这一目标直接要断绝中国的煤炭投资。燃煤电厂的平均寿命约为40年,到2040年逐步淘汰完燃煤电厂意味着目前建造的任何新电厂——多数是在世纪之交之后建造的——不太可能运行足够长的时间来收回成本。目前可再生能源价格已经可以与煤炭和天然气竞争,并且其价格预计还会继续降低,因此这些燃煤电厂运行亏本的时刻可能很快就要到来。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国内外新建的燃煤电厂和基础设施,会对其合作伙伴的可持续性以及全球遏制气候变化努力产生负面影响。

2016年,习主席在“一带一路”计划中倡导“绿色、健康、智慧、和平”,并敦促与会各国要“深化环保合作,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与《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相对应,政府发布了《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但这些指导意见并没有约束力,似乎也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首家与中国旨在建立一个多边银行的合作方,骄傲地宣称其标准对环境保护和气候风险是最先进的,但鉴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一带一路”的项目投资中所起的作用太小,使其项目在气候或环境造成的影响中并没有什么差异。

“一带一路”涉及的主要银行有27家(主要是国有企业),例如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预计每年向“一带一路”项目贷款400-450亿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两家总量占了“一带一路”总投资额的绝大部分。

他们对指导意见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迄今为止,“一带一路”项目大多与能源相关:自2000年以来,中国牵头的政策性银行已向海外能源项目投资1,6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世界银行和地区开发银行的投资总额。但与世界银行不同的是,中国80%的海外能源投资流向了化石燃料——546亿美元流向了石油,435亿美元流向了煤炭,188亿美元流向了天然气——相比之下,只有3%流向了太阳能和风能,17%流向了经常引发争议的水电项目。

中国在非洲、欧洲、中东和亚洲投资新建的燃煤电厂
GLOBALCOAL FINANCE TRACKER /COALSWARM

一家基于北京的NGO组织全球环境研究所回顾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65个国家中涉及中国投资的煤炭发电项目。它发现,2001年至2016年间中国沿“一带一路”国家共投资了240座燃煤电厂,总装机为251GW。而其中绝大多数使用的不是中国国内建造的先进设施。塔夫茨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教授凯利•西姆斯•加拉格尔指出,2001年至2016年间,中国在海外投资建设的50座燃煤电厂中,58%采用了低效率的亚临界燃煤技术,这些电厂合起来每年将释放近6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美国2015年总排放量的11%。

亚投行估计,亚洲仍有4.6亿人无法获得电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巴基斯坦、印尼和孟加拉国等国的煤炭倡导者仍认为,煤炭是满足紧迫能源需求的廉价方式。尽管中国国内煤炭行业存在困难,但许多中国分析人士仍然支持这一观点。

但是即使不考虑煤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损害,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煤炭的经济性也变得越来越弱。如今,建设新的燃煤电厂带来了严重的金融和气候风险。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