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市场及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2016-8-29 10:36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周健奇

建立碳交易市场已具备一定基础


建立碳交易市场已具备一定基础

中国已成为世界CDM项目最多的国家,基于CDM项目开展的碳交易规模也是世界最大。由于政府的支持、成本的优势、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参与清洁发展机制成功注册的CDM项目数量和获签的CERs数量都增长很快,中国的碳交易规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而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作为目前还处在一个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减排资金缺乏和低碳技术不足是制约中国碳减排和能源升级的重要瓶颈,同时政府在控制减排过程中倾向使用的命令控制调控手段被事实逐渐证明其成本大大超过预期,而且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通过市场机制来优化碳排放的配置,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度,以获得在成本最低情况下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果,才是中国目前最优选择。因此,中国目前急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这样一种转型的紧迫感也为碳交易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在中国,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障碍,使这一有效的环境经济手段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尽管并不成功,但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的实施也给碳交易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中国现行的期货市场均采用竞价方式撮合成交,单方向的报价制度不能保证买卖双方及时成交,增加了交易成本。如能构建一些有能力的做市商,进行双向交易撮合成交,必然能提高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基金、政府部门和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碳交易的投资公司可以履行做市商的职能,提供买卖双向报价,集中撮合市场成交,增强市场流动性。做市商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判断价格走势,不断调整库存碳交易量,选择最佳的买卖价格来获利,亦可享受买卖价差来获利。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中国的碳交易现货市场交易分散,不能反映未来供求变化及价格走势,建立期货市场有助于价格的形成,为现货市场上有碳交易权供给和需求的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而目前国内建立的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并非真正的碳排放交易中心,距离建立场内碳排放交易期货市场的目标还非常遥远。但是中国在期货交易所建立和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为加快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供帮助。在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规律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机制,可以加快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进程。

    (备注:《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建设》全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主编,本章由周健奇撰写)
    (本文系本报记者张丽敏根据《中国碳交易市场机制建设》第二章摘录)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