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
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全面启动了建设我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并要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目前的试点城市,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这标志着我国
节能减排不再只依靠政府的
政策引导,而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走上了利用资本运作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道路。
“我国环境污染
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近年来持续爆发的大面积雾霾,倒逼民众环保意识增强,对
节能减排的呼声也日益增高。再加上我国目前已经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碳排放约束,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工作势在必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史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知》提出,2016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攻坚时期,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温室气体排放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地方、企业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通知》还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
石化、
化工、
建材、
钢铁、
有色、
造纸、
电力、
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初步考虑为业务涉及上述重点行业,其在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法人单位或独立核算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