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是另一个风口
“哥本哈根会议后,低碳经济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深入研究国际主要
碳交易体系,建立我国的
碳金融以及碳交易体系,是目前亟待深入解决的
问题。”安国俊说。
所谓碳金融,是指与
碳排放交易有关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既包括碳
排放权及其
衍生品的交易、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也包括银行的绿色信贷以及其他相关金融中介活动。
近年来,随着全球碳
减排需求和碳交易
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基于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包括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及掉期产品不断出现。目前,全球已建立20 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有数据显示,到2020 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3.5 万亿美元,全球银行业仅从碳交易、基础设施融资和咨询业务的一小部分业务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就可能高达150 亿美元。
“我国低
碳市场规模巨大,但由于我国碳资本与碳金融的发展相对滞后,现有的碳交易制度以及各种碳金融衍生品都尚未成熟。”安国俊表示,实际上在我们国家商业银行在参与碳金融方面是非常积极的,但未来需要不断提高竞争力,包括私募基金和碳交易保险等。另外在制度层面,也需要为企业和市场搭建一个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包括教育平台搭建,投融资机制建立,丰富市场参与主体,银行引导的的信贷资金配置碳约束责任,更多参与碳交易市场,排放权期货衍生品的推出等等,在金融层面增强我国碳交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