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正站在风口上

2016-1-14 14:38 来源: 绿碳投资 |作者: 安国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街上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这个雾霾笼罩的冬天,类似这样调侃雾霾的“黑色幽默”层出不穷。嬉笑之余,雾霾治理和环保问题再次得到社会各方关注。最引人瞩目的是,2015 年11 月底,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与20 多位有影响力的投资者,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上,发起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研发倡议,四位中国企业家也加入了“突破能源联盟”。

绿色金融正站在风口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已成社会共识。而在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绿色金融体系,发挥绿色金融和资本的资源配置作用至关重要。

国内外绿色金融现状

从全球来看,绿色金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包括绿色信贷和赤道原则。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 年,采用赤道原则的机构已经有78 家,分布于全球35 个国家,项目融资总额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份额接近90%。另外,美洲银行曾宣布一项投资额度高达200 亿美元的绿色商业发展项目,德国复兴银行、波兰环保银行等也对环保产业实施了优惠的信贷政策

“借鉴国际经验,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投资、发行债券和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导到环保、节能、清洁能源和交通等绿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国俊说。

她告诉记者,在发达国家或地区,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制度安排和绿色金融产品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推动绿色投资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从绿色金融体系的国际经验来看,英国绿色投资银行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致力于绿色经济的投资银行,为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进行融资,并带动私人投资介入。而韩国政府2008 年之后出台的《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和绿色金融计划,大量投资于保障全国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低碳技术的开发、绿色生活环境,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在绿色证券方面,金融机构运用证券市场工具帮助大型的环境基础设施或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并为企业提供与环境相关的避险工具,如绿色资产抵押支持证券、气候衍生品等。在绿色保险方面,根据与环境相关的特点,不断完善为清洁技术以及减排活动而定制的保险产品,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节能减排保证保险等。”

“国内的环境金融市场,政策研究、实践探索逐步开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等金融手段逐步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也出现了兴业银行(601166,股吧)等绿色、可持续发展特征鲜明的金融机构。”安国俊表示,虽然国内在相关领域已经有了一些初步探索与实践,并在推动绿色信贷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金融业不敢、不愿、不会、不积极介入环境保护领域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银行贷款占环保投资比重明显偏低。总体来看,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安国俊欣喜地告诉记者,绿色金融已经被纳入到“十三五”规划,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十年里,环保产业将是一个增长点。可以说,绿色金融正站在一个风口上得到更多的支持,未来的绿色金融一定是普惠金融。“‘十三五’期间,环保市场潜力巨大,总的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 万亿元。增长点在哪里,未来政策着力点就在哪里,这里包括低碳环保,节能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持续共赢。”

123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