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模式创新何处入手?
银行需要创新服务,上市有助于企业加速发展,项目运作要注重投资回报
就加快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
问题,与会代表提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建立对绿色产业、绿色信贷的政府补贴机制、产业基金机制;建立对绿色项目的保险保障机制,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紧密合作、风险共担,降低绿色贷款的融资成本、提高绿色贷款的融资效率;加强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强制性统保机制,通过政府要求、推动,促使更多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通过强制性投保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等。
对于绿色金融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叶燕斐表示,银监会鼓励银行系统创新服务,为相关环保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实际的金融服务。数据显示,目前在绿色贷款中占比最大的仍是
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
不过,与会专家指出,环保产业是一个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相对于银行的间接融资而言,直接融资能发挥更大作用。对此,金立扬提出,要鼓励环保企业上市。一方面,上市后将获得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加速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一些高技术含量的环保企业投资风险较高,资本
市场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可以接纳并扶持这些企业和技术发展。
实际上,不少环保企业已从资本市场尝到了甜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环保企业及环保项目通过IPO、再融资、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已经在
深圳资本市场融资超过900亿元。目前,深圳市场的环保类上市公司共有31家,其中27家是2010年以来新上市的,占总数的87%。
金立扬说,金融行业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资本市场服务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既责无旁贷,又大有可为。目前,深交所正积极推动环保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改变当前我国绿色产业小而散的现象。2012年,深圳市场涉及环保业务的并购项目只有17个,交易规模不足13亿元,2014年则达到33个,交易规模近66亿元。
在绿色金融的运作模式中,投资回报问题同样重要。“过去,有些项目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和投资回报机制,而发展绿色金融,必须在项目运作模式及投资回报机制上进行创新。对公益性项目而言,除采用政府付费方式外,还可以鼓励不同类型项目捆绑、资源组合开发等盈利模式创新。资源组合开发等创新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环保投入,有望成为筹措环保资金的新途径。”张士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