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金融需创新体制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产业

2015-12-24 09:5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绿色金融面临哪些问题?


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配套机制不完善,供需对接不畅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

近年来,有关机构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绿色金融研究与创新,一些试点和示范初见成效,配套政策、保障机制、创新模式等不断推出,在绿色金融市场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尽管我国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绿色环保产业的融资投入,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但绿色金融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信贷经营粗放集中的思维惯性还未根除,信贷结构存量调整艰难和新增信贷资源缺乏投向同时并存,我国当前发展环保产业金融服务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人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段文健说。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金立扬认为,目前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尚处在探索阶段,总体体量小,且面临配套机制不完善、产品创新匮乏、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方莉说:“目前,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很大,企业也有强烈需求,但绿色金融在供需对接上还不畅通,缺乏有效的对接平台以及相关配套支持。”

众所周知,环保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既给金融机构带来金融风险,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商业机遇。但是,这些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到底会对哪些产业产生影响,又会给金融机构带来怎样的环境风险和机遇?应该开发怎样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工具来应对这些风险,并将其转化为商业机遇?

今年国合会发布的课题报告《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研究》中提出,要实现绿色金融的持久供给,必须搭建桥梁,加强环境与金融的融合,使金融界充分了解绿色项目的融资特点、风险特征及收益机制,寻找中国绿色转型的机遇。

比如,世界银行的绿色标准部开发出包括赤道原则在内的各项适合金融机构规避环境风险的工具和标准;美国环保署支持的环境金融中心为水环境行动、大气治理行动等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总之,绿色金融是一项全新的金融技术,需要金融机构和环保机构合作,金融学家和环保学家融合。

“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包括对绿色企业的评审标准、环保认证、征信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之间联合推动建设,靠单一的市场主体很难完成。”金立扬说,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一旦建立起来,犹如修建好了高速公路,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就可以很畅通地在上面运行,能够很好地解决我国绿色金融供需对接和资金缺口的问题。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