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市场发展相关分析
碳交易市场是
政策性市场,其市场的活跃度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直接相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决定了国际
碳市场的需求,是碳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目前各方正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为2015年底达成2020年后的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协议而艰苦谈判,其中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将直接关系到全球碳市场的发展前景。从当前谈判情况来看,各方分歧依旧,谈判进展缓慢,2020年后难以形成如同《京都议定书》一样强制性的
减排框架,很可能会形成自下而上、由各国根据自身能力自主决定贡献并接受评估的松散模式。在市场机制谈判方面,各方讨论了多元化框架方法(FVA)、多边层面上的新市场机制(NMM)、非市场方法(NMA)、必要的国际国内安排、适用的统计框架、核算报告核查方法等
问题,但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性的碳市场将可能成为发展趋势。当实施碳定价机制的国家具有彼此连接的技术基础和意愿时,相互连接且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碳市场能够有效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并增强市场流动性。在过去的一年中,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就市场连接的可能性展开讨论,有些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尽管欧盟和澳大利亚的碳市场连接由于澳大利亚的政策变化而终止,但美国加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省在2014年实现了双方碳市场的连接,进一步强化了该区域碳定价政策的实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还将出现这种区域性的碳市场。
二、政治博弈导致部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仍存不确定性
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所受关注度上升,因而也成为各主要国家政党参选和执政的重要议题。而由于发达国家政治体制和决策机制原因,相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战略,气候变化政策易出现一定的摇摆。欧盟实施“折量拍卖(back-loading)”计划就经历了为期一年多的“通过―否决―通过”一波三折的过程,“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自2012年由欧委会提出以来,目前仍在进行讨论和磋商,尚未进行最终的投票。这反映出欧盟内部各种利益关系的错综复杂,以及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经济方面进行决策时仍存在一定的摇摆性。澳大利亚在阿伯特政府上台后,于2014年7月17日正式通过废除碳定价机制法案,取而代之的是设立减排基金(ERF)来进行减排,使得碳定价机制实施刚两年就匆匆退出历史舞台。碳定价机制的半途而废并非制度本身问题,而是由于澳大利亚不同政党选择的减排手段不同。因此,一项好政策的实施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设计,更需要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和强有力的政府意愿作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