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四答:构建我国碳金融市场途径
问:碳金融这个词提出才几年的时间。对大家都比较陌生,您建议构建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具体构建方式应该如何?
孙兆东:在具体的构建方式上,可以采取
政策引导、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中央政府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替代7个试点。在难以快速建立二级市场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可通过高频次、周期性拍卖的方式对未来年度的全国配额进行提前发放,逐步建立一个有效的一级市场竞价机制。
问: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后,您觉得在产品方面应该如何完善?
孙兆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设计出环境保护相关的交易品种,比如碳、氮化物、二氧化硫等在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减排产品对市场产品进行扩容,同时可以挑选合适的成熟行业和大型企业进行试点等。但是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完善的交易规则的基础上,并制定《
碳减排交易法》。
问:您也提到碳金融市场会有政策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诸多风险,在建立统一市场中风险管控方面应该怎么做?
孙兆东以CCMS(中国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重点,整合可根据区域、行业、市场和品种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实践序列。通过碳交易监管体系的形成,同时逐渐实现对各区域碳交易所的统一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一监管,建议以央行为主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负责识别、检测和控制系统性风险。二是统一定价,针对碳排放指标在全国制定统一的、明确的定价体系,提高碳交易的效率和便利性。三是统一配额,实行全国统一的总量控制,并根据各区域GDP及碳排放量需求等因素分配配额,建立
碳配额交易制度。
问:针对市场主体行为方面的监控,应该如何做?
孙兆东:监管部门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一定的模型,结合定性分析,构建全面有效的碳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可能发生较大市场风险的情况下,提前运用压力测试检测碳金融市场在极端情况下可能的表现,提前采取防控市场波动风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