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构建中国统一的碳金融交易市场
不过,目前从7家区域性
碳交易所现状来看,多家交易所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一是中国还没有实行严格的
减排政策,企业减排内在动力不足。二是配套制度和监督管理并不完善,配额分配方案只是试点,排放监测制度设计
问题还不明确。
对于
市场而言,中国只有碳现货交易没有期货交易,不能进行套期保值,也没有套利空间,市场处于低级状态。同时缺少碳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碳金融产品与服务也过于单一。另外商业银行整体参与度也并不高,处于探索阶段。
对于市场机制而言,还存在着碳项目交易费用高昂,碳交易市场各自为战,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交易市场。碳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相关准入机制尚未建立,专业人才更是奇缺;另外,中国在碳金融活动中主要一栏
CDM项目,已经是
CDM项目最大输出国,但产业模式低级,缺乏议价能力。而发达国家从中国以低廉的价格将CER产品收购后,又通过种种手段其打包重新设计,通过复杂的碳金融
衍生品形式将其出售。
孙兆东表示,经过几年的交易,目前中国7家独立碳金融交易试点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在循序渐进构建统一碳金融交易市场的过程中,可利用VaR方法研究市场风险,以便为监管当局及交易主体的风险、区域碳金融的稳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在交易平台与交易机制方面,可借鉴欧盟的ETS制度,逐步整合7家碳交易市场。
“构建多层次的碳交易市场体系和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低碳化与升级、各项资源的整合和可持续发展。”孙兆东建议:“在统一市场的进程上,可考虑股权置换、并购重组等方式,先进行资本统一,然后统一交易平台,最后实现交易市场的完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