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减排效果工具助力科学决策
“
政策减排效果评估工具的开发将对城市缓堵减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市
交通行业
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刘莹表示。
刘莹表示,在北京市城市缓堵减排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准确的数据与辅助决策工具的缺失已成为瓶颈。“相关数据表明,交通排放占20%~40%,但交通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构成如何?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减排的潜力在哪里?这些
问题都无法回答,难以支撑交通
节能减排措施的科学制定。”刘莹说。
为此,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依托交通信息化数据初步构建了“宏观清单模型—静态路网模型—动态路网模型—单车监测模型”交通排放4层级模型体系。
刘莹介绍,这个模型是一个基于时空维度科学刻画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决策支持工具,其特点是充分考虑北京市现有交通、排放和车辆数据基础和交通行业特征,与交通出行紧密结合,对交通缓堵效果响应敏感,能够为政策决策与未来数据整合提供科学的量化手段。
据悉,模型分短期、中期和长期模块,可以面向未来做预测。目前北京交通节能减排的“十三五”规划研究工作主要就是依靠这套模型的宏观长期预测分析功能,预测不同政策措施情景下,北京市交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目前,这个模型已应用于APEC、冬奥会减排措施等城市缓堵减排效果评估中,对大型活动期间交通缓堵减排组合政策方案的减排效果预测和后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撑。
“后评估就是措施实施之后,通过实际监测的样本数据评估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预评估是指政策措施实施前,通过预测关键参数可能发生的变化来预测整体效果。”刘莹说,“在田径世锦赛期间,我们就应用模型的短期预测功能分析了交通综合措施调控下的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