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释放多大生态红利? 13省每年生态效益价值破万亿

2015-9-8 16:0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哪些生态功能更为突出?

按照2014年现价评估,13个省级区域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0071.50亿元。其中,涵养水源3680.28亿元、保育土壤941.76亿元、固碳释氧1560.21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36亿元、净化大气环境1919.77亿元(其中,吸滞TSP 61.46亿元,吸滞PM2.5 1040.96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444.87亿元、森林防护381.25亿元。

在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量分布中,涵养水源功能占比最大,达36.54%,高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2009年~2013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同类评估指数。专家分析,这是因为退耕还林工程区一般在坡度大于25度的山坡地,工程实施后,能够增加土壤水分渗入,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减缓地表径流,从而提高林地的涵养水源能力。

13个重点监测省份退耕还林工程每年涵养水源总物质量达307.31亿立方米,相当于三峡工程水库蓄水175米时设计库容393亿立方米的78.19%。

在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量分布中,保育土壤功能占比为9.35%,也高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期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同类评估指数。专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区形成乔灌草植被体系,可拦截降雨、阻滞径流,起到固土和减少土壤侵蚀量的作用,因此,工程保育土壤功能突出。

13个重点监测省份退耕还林工程每年固土总物质量为4.47亿吨,相当于2011年我国11大河流的土壤侵蚀总量7.37亿吨的60.65%,其中西北部省份陕西甘肃等省工程固土保肥功能尤为重要。

13省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保肥总物质量达0.152亿吨,2013年我国农业总施肥量为0.59亿吨。这说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和人为施肥对环境的破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

“科学客观地研究、评估和量化林业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有利于定量反映林业生态建设成就,揭示其生态服务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绿色GDP核算和决策。”王兵在解读《报告》时说道。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