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量如何测算?
“ 《报告》的技术依托主要来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中心,技术理论采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技术体系。”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王兵在解读会上介绍说,在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上,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防护7项功能14类指标,并将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吸滞TSP和PM2.5功能从净化大气环境中的滞尘功能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评估。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分为物质量和价值量两个评估。专业人士介绍说,各项指标的物质量相对容易统计,而价值量测算起来则相对复杂得多。就以涵养水源这一效益评估来讲,里面又包含保存降水功能价值、净化水质功能价值等5个小类,而保存水功能这一具体单项价值,又要根据林地每年增加的有效水源量和水库每立方米库容年折旧费等指标根据一定的公式换算得出。
“以生长旺盛的中幼龄林为例,每生长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吸收1.63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固碳0.4445万吨,释放1.19吨的氧气,再参照
市场上二氧化碳回收和工业制氧的价格,就能算出森林固碳释氧的具体价值量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陈辉这样给记者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