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增强碳市场交易意愿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
碳交易”在
北京、天津等7个试点省、市的累计成交量约200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近13亿元。“成交量一直在增加,再考虑到试点地区越来越高的企业履约率,可见控排企业还是有能力面对‘碳交易’带来的压力,关键在于
市场有没有达成共识,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江苏省布鲁斯达碳业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江苏有着天然的内部优势。
根据江苏省布鲁斯达低碳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我省苏南地区和苏北地区的
碳排放总量差异较大。2012年,苏州市的碳排放总量约为1.48亿吨,而当年宿迁市的碳排放总量仅为1615.51万吨。因此,江苏有着很大的地区间进行“碳交易”的市场需求。
“尤其是2013年苏州市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碳交易’对于当地的企业而言已经不可避免,其参与意愿只会越来越强。”上述布鲁斯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不同于全国及江苏将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苏州对碳排放总量拐点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提出力争在202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届时约为1.73亿吨,“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当地企业开展‘碳交易’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