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碳交易”铺好的路,终究还得有交易参与者来“走”,而“碳交易”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无疑是有
减排需求的企业,它们是这个市场的最终购买者。和
江苏经济体量相对应,我省需要“掏钱”的企业不在少数,它们因此也最关注“碳交易”。
千余苏企可能“被迫”进行“碳交易”
据了解,按照现阶段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在公开会议上的表述,
电力、
冶金、
有色、
建材、
化工和
航空服务等6个行业中,年排放量在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的企业将列为首批控排企业。这也是即将开启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所设立的排放门槛及覆盖规模。
“以此估算,基本等效于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江苏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早明告诉记者,根据国家万家企业
节能低碳行动中,年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列表中,江苏省共有1151家工业企业。“因此,估计实现全国统一
碳市场后,江苏省的控排企业将在1000家以上。”孟早明说。
“持续的减排压力当然会倒逼我们电力行业采用低碳技术,但短期内也会造成电力行业运营成本增加。”江苏一家火电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被强制控排从而参与“碳交易”,电力企业就要致力于通过采取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降低网损等手段来降低排放,“由于我们现有的技术其实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深度挖掘减排潜力难度较大,因此届时‘碳交易’将很难避免。”